今年以来,连续上涨的燃油价格,让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有了更深层次认知。不论是从节能环保碳中和的角度,还是考虑用车成本,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得到大家公认。
此外,随着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,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,可谓一日千里。

据日前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:今年9月,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5.5万辆,同比增长184.4%。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.4万辆,同比增长202.1%。
另外,今年1-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02.3万辆,同比增长218.9%。1-9月新能源车零售181.8万辆,同比增长203.1%。
自主品牌销量持续走高
近两年,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增长的同时,自主品牌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被释放。除了在产品技术上投入得到回报外,市场也以销量数据的增长回馈企业。
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:今年9月,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6.1%;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9.2%;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.5%。

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贡献率前五名中,除了特斯拉一枝独秀外,其余均为中国品牌。以9月批发销量为例,位居前三的分别为比亚迪(70432辆)、特斯拉中国(56006辆)、上汽通用五菱(38850辆)。另外,上汽乘用车以21552辆、广汽埃安以13572辆,分别位居第四、第五。
9月零售方面,比亚迪国内零售69818辆、特斯拉国产车国内零售52153辆,上汽通用五菱37151辆。

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,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销量比重越来越大。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,曾经在企业销量报表中扮演配角的日子,已然成了过去式。
比如从比亚迪、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零售贡献率来看,会发现这些惊人的销量已超过某些品牌单月燃油车零售量。因此可以说,仅凭这些可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,这些企业的日子就可以有滋有味了。
市场多样性得到释放
纵观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,除了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度提高外,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多样性,也得到进一步体现。
首先,从车型上来看。据乘联会数据显示: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中,A00级批发销量9.0万,份额达到纯电动的30%;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4%;B级电动车达8.6万辆,占纯电动份额29%。

通过车型数据可以看出A00级、A级、B级三种车型表现势均力敌。9月电动车中低端走势改善,高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,说明市场呈现全面健康发展趋势。
另外,换一个角度来看,车型差异化反应了不同消费需求得到充分满足。丰富化消费群体以及形成可观的市场销量,这也是成熟市场的一个标志。
其次,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,搭载其它动力组合的新能源车型,市场销量贡献也很给力。数据显示,9月纯电动的批发销量29.8万辆,同比增长192.4%。同时,插电混动销量5.7万辆,同比增长149.0%。

一般提到新能源汽车,大家第一感觉就是想到纯电动汽车。不过,在电动车之外,还有混动以及氢能源等多种新能源产品。
尽管纯电动车是当下市场主流,但从市场发展以及从消费者需求角度来看,丰富的动力选择进一步满足多用途需求,才更让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有所期待。
车企齐头并进 市场百花齐放
用“百花齐放”形容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,也非常形象。而这种可喜的变化是多方面的,不仅在于产品,还有品牌、市场以及产业走势的共同效应。
首先,在新能源产销方面,不论是传统造车企业还是新势力造车企业,都呈现出非常不错的增长。
除了前面谈到的比亚迪、上汽通用五菱、上汽乘用、广汽埃安等传统车企表现抢眼外,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合众、威马、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也很优秀。其中蔚来汽车、小鹏汽车在9月批发量中均过万辆,分别为10628辆、10412辆。
其次,随着全球企业缓解,新能源汽车出口稳步回暖。乘联会数据显示:9月新能源车出口1.48万辆,其中超过千辆的有东风易捷特的5164辆,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4560辆,特斯拉中国出口3853辆,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持续走强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合资品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上的布局,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中也开始发挥作用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9月主流合资品牌中的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零售1.4万辆,占据主流合资72%份额。

从数据来看,当下合资品牌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表现,与中国品牌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。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,比如在智能科技与车辆成本等等,合资新能源车还有提升空间。
不过,随着全球电动化趋势,合资品牌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实力不可小觑,这只是时间问题。